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狠抓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答复和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办理任务。2024年全年共承办建议提案208件,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74件、省政协提案119件、全国件15件。
一、 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政策撬动效应日趋显现。推动文旅部召开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联席会,编制印发“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第四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交流活动,张家口入选“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冬奥体育旅游线路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草原天路”被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评为第一批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实施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通行河北高速政策,2023年3月31日至今年9月底,累计免费通行160.39万辆次,免收通行费2.47亿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717.1亿元。推出自媒体宣传河北文旅奖励、“河北文旅惠民一卡通”等撬动性政策,增强来冀旅游吸引力。加大入境旅游奖补力度,联合京津推出跨区域精品线路,今年以来落地旅游包机50余班次,入境游客超过60万人次。加强与中国铁路集团和北京市旅游集散中心合作,推动开行8条京津冀旅游环线列车和直通车线路,让来冀旅游更便利。全省文旅市场持续高位运行,文旅消费热力十足。1-9月份,全省共接待游客7.1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7958.5亿元,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11.7%和11.4%。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国庆假期我省接待游客数量居全国第5位。
二、 坚持品质提升、项目支撑,行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健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常态化对接机制,联合举办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十周年系列主题交流活动。积极对接国家部委,争取国家旅游发展资金3333万元。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91个,投入文物保护资金3.6亿元。全省38个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其中17个项目基本完工。举办文旅新质生产力供需对接等产业资源供需对接活动,培育引进150个新业态项目。大龙网电商基地、山海关长城主题高速服务区等20余个项目合作落地。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的相关措施,推出一系列适合文旅行业的金融产品。在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我是文旅型企业”板块,推荐6000余家文旅企业加入平台数据库,指导文旅企业与平台65家金融企业进行线上常态化对接。实施京津冀金融支持文旅消费提质升级行动,发放授信额度38.9亿元,签约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金额65.41亿元。1-9月份,全省推进建设文旅项目859个,实际完成投资296.44亿元。文旅领域设备更新项目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5400万元。开展“金融行”政银企对接活动,为文旅企业促成44.7亿元贷款合作,全省文旅行业贷款余额约724亿元,同比增长20%。
三、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深化。成功举办第八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戏旅融合、商旅融合、园旅融合等一批新业态、新场景,举办120余场文旅融合活动,国庆假期廊坊市接待游客481.8万人次、增长32.9%,定州市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增长32.6%。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蓬勃发展,亮点纷呈。深化交旅融合,建设旅游风景道1094公里、旅游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560个,改造提升一批文旅主题高速服务区。落实“文商旅体健”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培育、打造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创建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打造一批沉浸式文旅体验新空间,加快建设一批智慧文博场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景区等。深入开展跟着“演出、赛事、非遗”游河北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全国街舞大会等重大活动,雄安“非遗游园会”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石家庄草莓音乐节、保定乡村音乐大会等引发观演热潮。
四、 坚持创新引领、高标运作,文化保护传承提质增效。河北省中华民族起源遗址保护与溯源研究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复查不可移动文物8702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29处。针对长城、大运河、革命文物等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目前,全省完成或正在编制的文物保护规划有79项。完成“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高清照片、展示视频、vr全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承德)项目、国家文物保护质量标准实验室(遵化)项目等有序实施,建成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扎实开展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创排完成18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魔术节目《伞语》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持续推进珍贵艺术资料抢救性保护开发,545个项目申报202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居全国第6位。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施文旅部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河北文化传承行动,“冀图邮书”服务在全省推广。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22576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63%。文博热持续升温,曲阳石雕首次走进国家博物馆系统性展览,国家一级博物馆由3家晋升到8家,1-9月份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3868.7万人次,同比增长44.5%。
五、 坚持活动拉动、宣传发动,“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更具影响力。举办“春游河北赏百花”“坝上草原欢乐季”“秋游河北悦山河”等主题营销活动,“河北文旅宣传推广周”走进京津及周边省市、长三角、粤港澳等客源市场。创新举办“与辉同行阅山河”河北行活动,直播带货销售额超过1亿元。常态化开展全媒体宣传,推出河北旅游主题航班、主题列车,在奥地利、埃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美丽河北”系列文旅交流推广活动,成功举办“hello!河北”——2024河北文旅全球推广大会,“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强化线下文化ip打造,创新举办全国古城过大年、全国鼓王大会、“二月二”全国舞龙大会、“长城脚下话非遗”、非遗过大年、河北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丰富群众假日文化旅游体验,培育新年俗、新风尚。强化线上文化ip塑造,宣传河北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潜在流量。开展短视频宣传活动,总播放量达4.6亿次。联合携程、同程等ota平台打造“河北文旅之窗”,联合京东、天猫等平台开设“周末到河北官方旗舰店”,直击目标客群营销热点旅游产品。开发“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微信小程序平台,开展平台补贴活动,整合多项政企优惠措施让利消费者。构建新媒体矩阵,创新融媒体宣传,视频播放量、新闻浏览量数以亿次计,我厅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持续位列全国前列。
六、 坚持守土尽责、协调联动,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稳定。聚焦暑期、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专题会议安排文旅安全和市场秩序提升工作。联合有关部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共出动文旅执法人员21.1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7.5万余家次,全省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 将建议提案办理作为推动工作、改进作风、为民办事的重要抓手,压实责任,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做好办理工作。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广泛征求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推动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的监督,积极邀请代表委员参加监督检查等重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