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河北文化根脉 打造文化强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 主要工作
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14年的538.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04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5%,文化产业整体呈稳定增长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有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法人单位61家,较上年增加9家;营业收入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
(一)重点规划政策陆续出台。近年来,我厅研究制定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2020年全省文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示范基地评定规范》《关于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推进“互联网 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文体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行动计划》《河北省红色文创产品开发促进方案》《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示范基地评定规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划,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积极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2022年制定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2025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签署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新浪、腾讯分别签署了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办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行业专家政策解读、主题演讲和路演推介增进了产业交流、促进了项目对接。积极推动承接京津疏解项目建设。重点承接京津投资的疏解项目共有五个,分别是永清云裳小镇、大厂国京戏剧文化交流中心东区项目、域见未来文化生活体验中心项目、定州京津冀演艺产业基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联合京津发布了京津冀精品旅游线路。指导保定市依托文旅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举办京雄保文化和旅游项目发布会。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后奥运经济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下发了《河北省冰雪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指导推动冰雪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崇礼富龙四季街区等2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第四届全省文创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开发推出奥运主题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推进张家口太子城冰雪小镇、崇礼区太舞四季文化旅游度假区等8个冰雪项目建设,赤城海陀小镇旅游度假区、沽源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桥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营。
(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抓好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项目建设,推动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重点文旅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省级重点项目、大运河文旅融合项目、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项目建设,有效带动项目投资建设上水平。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制定《2022年项目投资工作推进方案》和《实施方案》,建立推进项目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包联机制,对重点项目进行包联,建立省市县项目包联机制。每个季度集中组织项目包联实地走访,集中开展“送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厅领导带头,统筹各市县对文旅项目做到包联全覆盖。已协调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了手续办理、贷款融资、项目对接、运营管理、疫情防控等5个方面相关问题。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线上推介了一批优质项目。在“河北省投资促进平台”线上常态化宣传推介400余个文旅项目。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一批项目签约。
(四)加强政策帮扶。加强政策宣贯。制定《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明白卡和政策落实台账、市场主体台账,联合河北日报、长城网等媒体加大政策宣传,确保企业弄懂政策、享受政策。积极协调税务部门、省人社厅推动税收减免、社保缓缴等普惠政策落地,会同省人社厅制定了告知承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开展金融帮扶。会同省建行、农行、省信用联社、省工行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的相关措施,推出一系列适合文旅行业的金融产品。在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我是文旅型企业”板块,推荐6000余家文旅企业加入平台数据库,指导文旅企业与平台65家金融企业进行线上常态化对接,进一步提高文旅企业融资便利性。会同省信用联社在崇礼区设立“大好文旅支行”,面向京津市场推出“冰雪之约”联名信用卡、“大好时贷”系列文旅全产业链信贷产品。
(五)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重点对接央企争取支持,指导保定市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设“1总部1平台2基地2中心”及“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赴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国动漫集团拜访对接。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东方演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邀请中国动漫集团赴怀来、廊坊对接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立招商引资文旅企业信息库,系统梳理了央企及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文旅投资企业137家。梳理了全省重点招商项目300个,设计制作了《项目招商手册》和“招商项目地图”。 与深圳招商实战平台合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线上推介了7批7个领域182个项目。依托“河北省投资促进平台”,线上常态化宣传推介438个文旅项目。依托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举办精品项目交流对接活动暨京雄保文化和旅游项目发布会,推出总投资1396亿元的40个融资项目,8个精品项目达成签约合作。
(六)园区基地规范有序发展。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7家。为促进产业集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形成创建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的园区基地发展格局。2020年组织园区基地开展自查,对辖区内2004年以来各级命名的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试验园区、创建单位开展自评、自查活动,结合发现的问题,强弱项、补短板,加强园区基地的管理。开展摸底调查,对明显退步,保障不力的园区基地,撤销其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命名,避免“空壳园区”、“僵尸园区”现象。开展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的验收。承德“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园区和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唐山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河北漳河经济开发区、石家庄桥西区“众创梦工厂”、沧州文化大厦文化产业园4个文化产业园验收成为第二批省级文旅产业示范园区。
二、 下一步工作
2024年,我省文旅产业工作将树牢开放思维、系统思维和市场化思维,夯实“稳”的基础,着力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持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聚焦“五带”建设,超前谋划一批文旅特色突出、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重点项目整合文旅资源,做大文旅产业体量。积极引进一批“国”字头、“央”字头文旅项目,紧盯中国旅游集团、中青旅、正威国际、华侨城集团等137家央企、世界500强等龙头文旅企业,建立重点投资企业库,整合优质文旅资源,开展小团组精准招商;依托“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第七届省旅发大会、廊坊中国国际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带开展专题招商;依托深圳招商实战等平台,面向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常态化开展线上招商、以商招商,引入战略投资,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依托全省文旅行业项目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对上积极争取文旅部支持,横向与省直部门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对下省市县三级联动发力。
二是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跨界合作,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文旅产业链。以谋划“头部”文体旅融合项目为支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打造文体旅精品线路,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文旅 ”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深度整合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资源,实现产业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开拓“文旅 科技”“旅游 康养”“旅游 工业”“旅游 农业”等融合路径,从而创造出更多元化、更高附加值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加强非遗资源活化,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
三是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全省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作用,依托园区主导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引入一批数字创意、内容制作、影视传媒等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推动园区更上水平。瞄准电子竞技、视频文创,引入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突出“文化 科技”相融合,以数字视频创意为核心,以数字视频金融服务、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的版权服务、软件研发为支撑,以数字视频设计服务、生活服务、视频电商、教育培训为配套衍生的数字文创产业园。
四是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完善文旅市场法律法规,为各类主体提供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支持旅游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旅游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