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611号提案的答复 -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2024-06-03 00:00 

杨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建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之省,强化美丽河北文化自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河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河北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传统工艺制品的品质和效益、对城乡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传承人群规模不断壮大,传承实践活力不断增强,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坚持政策引领。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河北省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全面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二是推动试点示范。河北省被列入全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份,非遗成果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全省认定备案非遗工坊592家,通过非遗工坊建设带动非遗项目近300项,直接吸纳脱贫监测人数15000余人,带动就业人数94000余人,就业人口人均年收入37000余元,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近两年累计培训37万人次,培育工坊产品品牌近600个。陈氏定瓷等5个非遗工坊被文旅部、人社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认定为典型案例。三是加强传统工艺项目保护。组织传统工艺项目调查,对全省传统工艺项目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挖掘整理,收集代表性实物,建立传统工艺项目档案。四是建设高素质传承人才队伍。依托国家和省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指导河北大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组织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37期,培训传承人群学员1330人。五是加大传统工艺宣传推广。以各类非遗展示活动为契机,设立传统工艺专区,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专题宣传和重点推介。在历年组织的河北非遗购物节活动中,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近几年举办的河北非遗购物节参与非遗项目共500余项,涉及非遗产品5万余种,其中有非遗工坊、老字号等实体店,还有淘宝、京东等网店250余家,累计销售额近1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继续充分利用我省优秀非遗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完善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政策机制。结合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订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河北省非遗保护条例》调研研究,争取在立法层面对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工作机制、财政投入上有所推动。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非遗项目保护规划、非遗保护单位及传承人考核评估、非遗分级分类保护传承等领域的政策文件,坚持和完善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非遗保护工作,强化合作联动、整合有效资源,建立制度化、日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二是夯实非遗发展基础。继续优化非遗代表性项目结构和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增强非遗发展内生动力,加强传承队伍建设,联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开展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建立体系完备、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增强非遗传承存续活力。推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项目所在地联合办学,探索推广“团带学员”“现代师徒”“订单式”等多种传承人培养模式。加强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开展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评估,对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从事生产表演创作以及核心技能艺能提升以及参与非遗公益性宣传、参加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普及教育活动、参与非遗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实现动态管理。

三是创新非遗发展路径。以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撬动点,继续推动开展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双百计划”,在“一县一品”基础上,立足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产品创新”两个着力点,通过推动百位非遗工坊带头人能力提升,带动百项传统工艺非遗项目品质培优,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非遗工坊带头人,评选一批具有河北特色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推出创意独特、内涵深刻、品质优良,能够突出体现河北文化形象、代表河北传统工艺品质、适合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非遗产品,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和现代生活结合,用市场和产业手段促进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

四是深挖文化内涵活跃非遗实践。积极探索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路径,建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将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机融入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底蕴。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打造一批非遗研学、演绎等体验中心,构建全业态发展体系,推出“跟着非遗游河北”系列活动,让古老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颜、彰显活力。

五是注重非遗传播活动品牌培育。继续深挖根植当地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以非遗赋能城市建设,在民俗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持续办好非遗活动。同时,主动融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战略,继续举办蔚县全国剪纸大会、沧州全国运河鼓书大会等系列活动,塑造特色城市文旅品牌,强化美丽河北文化自信。

六是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有序推进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走进校园,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校园组织举办以手工艺术和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的平台,培养广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鼓励各地的大中专、中小学校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校外辅导员,经常辅导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