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40号提案的答复 -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2024-06-03 00:00 

孙晓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红色文化资源带动乡村振兴再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探索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再升级蓄力赋能。

一是强化红色资源总体统筹规划,明确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参与制定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夯实老区振兴发展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红色旅游业在河北省太行山区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系统梳理1840年以来我省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资源,加强未公布、未定级红色资源的调查和登记,全面掌握红色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及保护情况。以全国红色经典景区为重点,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加收入。涉县修建了连接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贯穿全县10个乡镇、涉及158个村庄、惠及十几万群众的千里旅游大通道,一年时间,新增农家乐300余家,从业人数达50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就地致富、就地幸福”。抗大陈列馆投资4.2个亿建设“抗大路”,全长48公里,沿线串联8个景区、38个行政村的红色旅游专线,解决周边101个村4.2万名群众出行难、致富难问题。野狐岭要塞旅游区,积极担负“脱贫攻坚”社会责任,引导景区临近村开农家院、销售土特产,人均增收1万余元,形成规模发展效应。

二是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融合发展综合效益突出。依托西柏坡景区、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通过“红 绿”“红 古”“红 乡村”等,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西柏坡景区投资4626.32万元,从基础设施、外围环境、红色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引进文化、体育、影视、民宿、军事体验等新业态,形成以红色体验为主、多业兴旺发达的产业融合大格局。其中梁家沟村建设了西柏坡红旅小镇特色街区,通过土地流转、企业运营、务工经营等,全村92户持有40%股权,年人均分红1万元,收入超2万元。白洋淀景区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红与绿”结合、优势互补,加快景区周边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了“梦里水乡”大淀观光游线路。前南峪打好“红色抗大、绿色生态”两大资源牌,形成以红带绿、以绿宣红的发展模式,让游客在绿色旅游中接受红色教育,在红色教育中畅享绿色生态。

三是推动红色资源多元融合,大力推进红色乡村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挖掘发生在乡村中的党史故事,彰显乡村地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助力乡村振兴,《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村:弘扬西柏坡精神 谱写赶考新篇章》《 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等5个河北乡村党史故事,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寻找乡村印迹 学习党史故事——100个乡村中的党史故事”。“红色旅游助老区 谱写脱贫新篇章——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旅游扶贫案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将红色旅游、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有效整合,充分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旅游 产业 项目”的旅游扶贫路子。大力宣传推广红色圣地西柏坡游、长城抗战游等精品线路,以点串线,带动周边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与区域发展。2020年,面向全国推出三条以抗战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旅游景区与相关资源有机串联,得到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推广。2021年,河北省六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河北“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河北邀约—2021全国旅行商大会暨河北旅游精品线路发布活动”上发布,吸引众多红色旅游爱好者纷纷前往,为疫后地方经济和旅游市场复苏提供助力。

四是改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的标准化进程。全力推进太行山高速公路、“国家1号风景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切实打通太行山革命老区、张承坝上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极大地提升红色经典景区的外部可进入性。我厅投入资金7.06亿元,重点支持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展陈场馆改造、消防安防设施等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展陈场馆改造、消防安防设施等项目建设,保定狼牙山风景区、唐山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张家口察哈尔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立足“英雄太行山·中国红河谷”的形象定位,投资2.8亿元,高规格建设红色记忆小镇二期、赤岸公园等产业项目,打造红色主题深度体验旅游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累计投入1.74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园区品位明显提升;清苑区投资8000万元,新修筑进入冉庄的通景公路,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发挥红色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红色资源顶层统筹、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拓展红色资源利用路径,不断推动红色旅游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带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红色旅游发展成果,使红色旅游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

一是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培育红色旅游村镇。以西柏坡、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白洋淀、狼牙山、大钊故里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研学、体育、生态等关联业态融合发展,培育西柏坡村、北庄村、塔元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等红色旅游村镇,推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研学基地,创新开发红色旅游新产品。推动红色旅游与餐饮、住宿、文创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西柏坡圣地农家、塞罕坝林海人家、白洋淀水乡渔家等主题餐饮,推进红色旅游目的地客栈、宅院、驿站、山庄等民宿产品主题化发展。

二是大力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开展“红色景区 乡村旅游”结对行动。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红色景区 乡村旅游”结对行动,着重完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联动打造产品业态,引导革命老区群众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和旅游接待服务,健全红色旅游“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让红色旅游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革命老区人民,巩固脱贫成果,有效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三是推动红色文化进乡村,开展乡村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乡贤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弘扬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设计红色文化相关宣传内容,通过乡村墙画、标语、游园等形式进行宣传展示,让红色故事融入乡村风俗、让红色文化融入村容村貌。打造一批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红色文艺精品,并通过乡村春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行推介展示,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红色文化活动平台,激活乡村红色文化阵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