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提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质量,促进城乡文化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围绕“实施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推动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全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80个、文化馆18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8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2万个,164个县级文化馆建设分馆1447个、164个县级图书馆建设分馆1280个。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全省共有169个公共图书馆被评为上等级馆,上等级馆率达95.48%,上等级馆率提升至全国第8位,二级馆及以上比率提升至全国第13位,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稳步推进,共建成各类新型空间近700个,涌现出石家庄“文化名家工作室”、保定“书院之城”、沧州“图书馆之城”等一批优秀典型案例,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政协“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介绍我省相关情况。牵头组织开展了文化进万家、乡村文化活动年、四季村晚、戏曲进乡村、“‘双争’有我”·群众文化赛事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认真对照《河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职责分工,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广泛开展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乡村业余文化团队,推进农村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开展“大地欢歌”河北省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从丰富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升乡村文化设施服务能力、激发乡村文化创造活力等五个方面发力,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激发新时代乡村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文化持续繁荣兴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二是创新开展“四季村晚”品牌活动。在积极主动、组织好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各级文化馆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举办“村晚”,通过办起来、学起来、赛起来、活起来、游起来等方式举办示范性村晚1100多场,坚持农民唱主角,热在乡村、乐在群众,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大舞台。三是开展“乡村志愿服务人才培养计划”。依托村晚,对县、乡、村三级文艺骨干人才进行艺术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真正留在本地、服务家乡的乡村志愿服务人才,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集聚乡村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