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我省博物馆发展现状
河北省文物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推动全省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博物馆体系日益完善。
全省博物馆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我省博物馆总数从2011年底的94家增加到2023年底的296家。定级博物馆共有43家,历史文化类、革命纪念类、综合类、艺术类、自然科技类、考古遗址类等各类博物馆均有增长。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大力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数逐年稳定增长。2023年全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共计710个,临时展览共计855个,社教活动共计10482次,累计接待观众3948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加15.9%(2019年同期总参观人数累计3407万人次)。
二、 关于提案建议
(一)关于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博物馆发展动力
关于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动力的扶持力度。2023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河北省为国家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省份,提升试点工作为期一年。根据《国家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河北省工作方案》,试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品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国有博物馆,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向博物馆行业聚集,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对优秀非国有博物馆的奖补力度等。如我省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市-保定市,已出台《保定市非国有博物馆资金扶持办法》等政策措施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今后省文物局将持续关注非国有博物馆,鼓励各地出台政策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关于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内容,建立国有博物馆帮扶非国有博物馆激励机制。根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健全完善符合文博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推动文博专业人员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在职称层级设置、规范评审专业设置、各层级职称与技术岗位对应等方面进行完善,进一步健全文博专业职称制度;二是完善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并根据我省实际制定评价标准;三是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核、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创新基层文博专业人员评价方法,拓展评价范围,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畅通各类文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渠道。同时在文物博物领域,贯通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通道。
关于博物馆与学校、教培机构加强合作。省教育厅坚持深入贯彻中央“双减”政策,按照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相关要求,指导各地中小学有序推进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各地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显著。下一步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是继续加强课程资源融合。积极推进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美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合理增加博物馆教育内容供给,加大博物馆资源对教育工作有力支撑;二是持续丰富课后服务内涵,加大督促各地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素质拓展类活动重要内容,推动各地各学校主动引进或依托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实践教育基(营)地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高质量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三是加快拓展科普资源供给。加强各级博物馆与“河北省科普地图”的广泛应用,指导各地中小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不少于1次的探究式、场景式、体验式科普实践活动。
(二)关于培养分众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精准性
关于利用新媒体畅通博物馆与观众沟通渠道。目前河北博物院及省内各设区市博物馆均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下一步计划鼓励已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的博物馆在系统中增设观众意见反馈的渠道,实现观众意见的及时沟通反馈。
关于改进讲解服务。省文物局历来高度重视全省博物馆讲解工作,近年来多次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全省讲解工作水平。2023年11月,由省文物局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邯郸市文物局)承办,磁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协办的全省中小博物馆讲解员培训班在邯郸磁县开班,来自全省60多家中小博物馆讲解员参加现场培训,以及来自各馆讲解员约500人同步参加线上培训,有力提升了全省中小博物馆讲解员业务能力。今后将继续规范和加强博物馆讲解工作,提升博物馆开放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于让观众参与到博物馆展览的活动中来。省文物局组织各地各单位参加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和“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介;推动落实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省文化和旅游厅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广泛深入开展务实交流,不断加强在陈列策展方面的合作,多措并举提升河北省博物馆展览水平。下一步计划在保证博物馆展览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各博物馆通过公开渠道开展观众调查,举办满足观众需求的展览。
(三)关于优化宣传策略,提升宣传效果
省文物局坚持讲好河北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策划编制了《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展现河北省精华文物和重要文化遗存的地理和人文价值。其中《跟着文物游河北》冀博文寻宝探秘系列视频是“跟着文物游河北”系列下的数字文化产品,已于5月1日正式上线。视频推出ip形象——河北文物导赏官“冀博文”和辅助ip形象角色“小飞飞”,以他们的视角为引领,穿越历史时空,展示“刘胜金缕玉衣”等系列馆藏珍贵文物,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扩大宣传效果。下一步将继续通过网络科技和智慧赋能拓展河北文物宣传推广渠道,引导观众爱上博物馆。
(四)关于树立复合型办展思维,增加“展览”附加值
关于依托展览主题策划讲座、演出等系列社会教育体验活动。近年来,为不断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丰富性、生动性,省文物局鼓励博物馆在传统参观讲解和研学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形式,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公益文化品牌。如邯郸市博物馆皮影剧社立足于博物馆馆藏文物,着眼于家乡历史文化,创作出了一系列以邯郸成语典故为蓝本的皮影剧目,在馆内进行了多次公演,又先后走进多家校园进行巡演,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让青少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在2022年被评为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今后将鼓励各博物馆继续从观众需求出发,推出多样的社教活动。
关于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及销售。为拓展文物活化利用途径,全省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以全国文化文物文创试点单位河北博物院为引领,全省博物馆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推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富于创意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河北文物宣传品牌,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全省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