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挖掘全省红色资源内涵,加强河北红色资源修缮保护和宣传推广,提升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策划推出主题多样、内涵深厚的红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红色旅游智慧化服务水平,以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持续推动河北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讲好新时代河北红色故事
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加强对河北红色资源内涵的挖掘提炼,提升河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创新红色文化载体,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讲好红色故事,打响红色品牌。
一是持续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系统梳理1840年以来我省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资源,加强未公布、未定级红色资源的调查和登记,全面掌握红色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及保护情况。
二是持续开展党史国史档案编修。加强已有档案文献搜集整理,向社会征集相关档案史料、影像资料,加强向中央及各省各地档案馆搜集挖掘相关档案史料,加强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做好革命老区人民回忆录、口述史整理。
三是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我厅联合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共同拍摄制作了30集大型河北红色旅游宣传片《红色故乡》;话剧《塞罕长歌》、实景演出《太行山抗战》,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展示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河北红色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推出“云游红色河北”全景vr平台,利用网络数字技术,组织有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加强网上展馆建设,对场馆实体外景、展出内容和历史故事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打造红色数字家园。
二、 丰富河北红色旅游产品,打造沉浸式红色文旅体验
不断完善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升红色旅游景区接待能力。深入挖掘河北省反映改革开放、新时代等重大主题的红色资源,持续加强项目谋划,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国沉浸式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是加快红色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省文旅厅投入资金7.06亿元,重点支持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展陈场馆改造、消防安防设施等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展陈场馆改造、消防安防设施等项目建设,保定狼牙山风景区、唐山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张家口察哈尔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是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功能,指导省红色旅游协会制定《红色研学基地评定规范》《红色研学基地服务规范》,有效填补了我省红色研学旅行领域标准空白,以此为契机加强相关领域业务培训和指导,共同推动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研学多领域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各地以红色旅游景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行等文旅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国沉浸式红色旅游目的地,带动重点片区新文旅产业集聚发展。
三、 延伸产业链,开发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河北省红色资源内涵和优势,持续策划推出具有河北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打响河北红色文旅品牌。
一是开发具有河北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依托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紧扣红色文化主题,研发河北特色的红色纪念品、红色生活用品、红色学习办公用品、红色工艺美术品等。我厅主导开发的“红色热土 英雄河北”河北红色旅游手绘地图、“红色太行 英雄河北”鼠标垫和便签纸、西柏坡笔记本、“两个务必”镇尺等在全国红色旅游博览会进行展出,深受全国游客的喜爱。西柏坡精神氛围灯、京绣红船、致胜壶等12套红色文创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展,宣传展示河北红色资源文化内涵的同时,深化产业融合,丰富了红色旅游文创消费品市场供给。
二是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西柏坡景区、白洋淀景区、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通过“红 绿”“红 古”“红 乡村”等,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白洋淀景区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红与绿”结合、优势互补,加快景区周边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了“梦里水乡”大淀观光游线路。前南峪打好“红色抗大、绿色生态”两大资源牌,形成以红带绿、以绿宣红的发展模式,让游客在绿色旅游中接受红色教育,在红色教育中畅享绿色生态,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周边地区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业态融合发展。
四、 有效串联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多样主题线路
近年来,我厅系统整合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策划主题多样、内涵深厚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突出地方革命历史文化特色,联动全省文旅及相关业态发展。推出“河北百条红色精品线路”“河北党史学习五大主题红色文化线路”“青春之约·河北青年研学旅游百条线路”等红色旅游线路,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和红色旅游五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为主线,以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发生在河北境内标志性事件为线路节点,将全省200余处具备参观条件的红色旅游景点、革命纪念地、旧址故居等进行整合串联。以生动丰富、特色鲜明的内容,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需求。并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河北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红色文化线路全媒体采访直播活动”,多家新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全网总浏览量超过1200万人次,掀起红色文化热潮,吸引众多红色旅游爱好者纷纷前往,进一步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交互引流、实现变现。
五、 建立“红色 ”模式,深入推动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探索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拓展红色资源利用路径,不断推动红色旅游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带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一是推动红色资源多元融合,大力推进红色乡村建设。促进红色资源与乡村文化紧密融合,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平山县积极践行“西柏坡精神”,高标准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景区带动、景村共建、乡村振兴”的思路,探索建立“旅游景区 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等模式,积极盘活责任田、宅基地和山场“三块地”,采取典型引领,持续协同发展,培育了李家庄、梁家沟、沕沕水、拦道石等 50 个特色旅游示范村,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实现红色旅游、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有效整合。革命老区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因地制宜,坚持把红色资源与产业扶贫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以红色旅游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二是通过“红色 ”模式促进红色旅游多元融合发展。依托西柏坡景区、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通过“红 绿”“红 古”“红 乡村”等,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西柏坡景区投资4626.32万元,从基础设施、外围环境、红色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引进文化、体育、影视、民宿、军事体验等新业态,形成以红色体验为主、多业兴旺发达的产业融合大格局。其中梁家沟村建设了西柏坡红旅小镇特色街区,通过土地流转、企业运营、务工经营等,全村92户持有40%股权,年人均分红1万元,收入超2万元。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研学、体育、生态等关联业态融合发展,培育红色旅游村镇,推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研学基地,创新开发红色旅游新产品。推动红色旅游与餐饮、住宿、文创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加大具有河北特色的红色文创商品研发,谋划一批红色文旅项目,强化县域联动发展,创新开发红色旅游新业态,持续推动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