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赋能文旅融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多元化展览主题和充分发挥巡展功能
近年来省文物局通过提升博物馆资源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水平,促进数据开放共享,以有效支撑博物馆线上业务的开展,为数字博物馆事业发展进步提供有力支持。2023年,我省博物馆共推出临时展览共计855个,累计接待观众3948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加15.9%(2019年同期总参观人数累计340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下一步省文物局将鼓励支持省内博物馆积极开展省内、国内巡展,合作办展。
二、 关于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拓展文化产业合作
自2016年以来省文物局支持各地组织实施了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25个,组织完成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共计4235件套,为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科学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编制发布省级地方标准《金属类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采集规范》。指导全省文博单位开展线上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线上云展览精彩纷呈,进一步满足公众对博物馆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以全国文化文物文创试点单位河北博物院为引领,全省博物馆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自主研发文创产品1366种,推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富于创意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河北文物宣传品牌,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全省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三、 关于凸显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
近年来全省博物馆总量快速增长、质量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11个设区市市级博物馆实现全覆盖,县域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下一步,省文物局将指导县域博物馆在建设中展现本地历史和地方特色,助力形成地方文化品牌。
四、 关于深化教育项目和加强人才培养
全省博物馆普遍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其中,河北博物院已有成熟的教育项目20多个大项、100余种,年度社会教育活动400多场。经研究,下一步计划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动馆教融合。推进馆校合作,推动中小学在博物馆广泛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实践教学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指导有关高校加强与博物馆等单位的对接交流,积极将博物馆列入相关专业实习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提升研学品质。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积极探索推进研学实践教育的有效方法,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思想特点,用学生更愿意和更能接受的形式去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突出研学实践教育的教育性、课程性、实践性。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按照专业设置规定,积极自主增设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具备文化创意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