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促进非遗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太行山旅游带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规划引领,深入实施《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和我省实施方案,有力推进太行山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 近年来工作情况
(一)高等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立足太行山区域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生态观光旅游提升工程、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工程等,推动各类旅游产品迭代升级,成功打造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石家庄平山西柏坡、保定涞水野三坡、涞源白石山、易县清西陵、邯郸涉县娲皇宫、永年区广府古城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入推动平山县、易县等太行山区域县(市、区)创建河北旅游名县,在首批30家河北旅游名县创建县中,太行山区域有15家;首批10家河北旅游名县命名县中,太行山区域有5家。推动太行山区域的君乐宝乳业工业旅游区、邯郸磁州窑文化艺术街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省5家)。指导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省2家)。
(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发挥综合带动作用。太行山区域27个县(市、区)相继承办省市旅发大会,创新推出了京西百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休闲带、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等全域旅游片区。太行山沿线5市共新建、改建文旅项目390多个,游客中心220余个,休闲驿站180多个,旅游厕所约1000个,酒店420多家,带动1000个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2021年邯郸市第六届省旅发大会推出了全长235公里的“太行山旅游风景道”,辐射带动7个承办县(市、区)184个乡村36.6万人实现稳定增收,2.27万人实现稳定就业。
(三)旅游产品业态更加丰富。支持太行山沿线地区培育高品质文旅消费载体,建成鹿泉区龙泉古镇、涉县赤水湾太行民俗小镇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1个;保定易县恋乡太行水镇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石家庄市井陉县南横口陶瓷水镇等9家单位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保定市打造白石山温泉小镇等10个新业态小镇,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5条。张家口市推出湿地公园、葡萄酒庄、温泉康养等新业态产品。石家庄市推出太行寻踪非遗游等线路10条。推动“旅游 ”融合发展,太行山区域涌现出一批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新项目。
(四)文旅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阜平县入选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评选易县、涉县等9个县(市、区)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评定蔚县暖泉镇、易县白马乡源泉村等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村镇,培育内丘扁鹊中医药文化旅游康养示范基地项目等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在张家口、邢台、保定举办“金融行”灾后重建银企对接活动,搭建融资平台,达成合作意向9.68亿元。2023年1-11月份,全省推进太行山旅游带项目187个,在建项目总投资675.1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2.8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80.53%。
(五)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易县、武安市、涉县、涞源县4县市创建为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邢台市连续举办三届太行山文化带建设交流会。组织专家深入挖掘考证地名文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苍岩山、仙台山、飞狐陉等标志性地名编入《河北地名文化探源》。围绕保护革命文物、发展红色旅游、弘扬太行精神,完成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武安市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创排现代京剧《挂云山》、音乐剧《太行赞歌》等文艺作品,邢台市抗大陈列馆获评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
(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串联整合太行山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项目,建设太行山旅游风景道844公里,重点打造了井陉太行天路、滹沱河生态走廊等精品旅游风景道。特别是联合省交投集团,创新打造了太行山高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全国首条高速公路旅游风景道。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建成市县级旅游集散中心22座、高速公路旅游功能服务区14个(太行山高速7个),开通市县间旅游直通车线路30余条。建成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2座,石家庄花溪谷房车露营地成功创建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提升旅游厕所1969座,实现太行山沿线a级景区旅游厕所全覆盖。评定东太行景区、清西陵景区、白石山景区等8个省级智慧景区示范点。
(七)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依托规模景区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野三坡、狼牙山、骆驼湾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太行水镇、大激店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保定市易县依托清西陵、狼牙山等景区,带动周边58个村、1.2万群众从事旅游业。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太行山沿线陈氏定窑、赞皇县原村土布、河北鑫特园林建筑雕塑(曲阳)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八)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出“太行抗战红色之旅”、“砥砺赶考行”“筑梦新时代”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开展“跟着季节游河北”“太行山文化年”“京津冀房车露营大会”等主题宣传活动。与省内外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合作,全方位宣传推广太行山沿线文旅资源产品,邀请王宝强等名人为家乡代言,联合东方甄选走进石家庄、邯郸等太行山沿线市县,促进太行山旅游发展。借助中国国际旅交会、北京国际旅博会等展会平台以及海外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宣传推介太行山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展太行山旅游客源市场。
二、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太行山旅游带建设工作专班等机制作用,打破区域分割,推动资源整合、市场互利、优势互补。对标上位规划方案,完善细化市县规划体系和工作机制。深化与京、晋、豫等省合作,释放“协同动能”。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森林防火、市场整治等方面的联合执法。加强太行山旅游调查研究,建立统计监测制度。
(二)抓好高等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太行山生态为基底,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要方向,将太行山地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科普科考、乡村旅游、山地运动、养生养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知名山岳旅游目的地。指导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国字号”文旅品牌,推动太行山沿线旅游高质量转型升级。以“河北旅游名县”创建为抓手,加快培育名镇、名村、名街、名宿等系列品牌。用好财政、用地、金融等激励政策,引导各地健全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县域旅游产业新标杆、新业态。整合资源力量,系统性创新打造太行九陉自驾游精品线路和产品。
(三)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推动太行山沿线增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引导标识、旅游功能服务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开通更多景区直通车、观光巴士、旅游专线公交等运游产品。加快推进太行山区域大宗货物运输与游客出行客货分流,推动在易县、平山等重要旅游聚集区谋划建设旅游专用公路,形成区域旅游环线。积极培育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为游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四)深化文旅市场营销宣传推广。建立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新媒体、重点客源地现实场景多平台营销宣传矩阵,对太行山旅游带文旅核心资源、亮点工作、主题活动等集中宣传推广。聚焦京津核心客源市场,突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梳理推选网红打卡地、周末休闲目的地、最美自驾线路等畅销产品;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中远途及东南亚等海内外市场,大力推介激情冰雪、壮美太行、红色胜地等特色产品。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影视等多种形式打造太行山旅游带热点ip。
(五)推进文旅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在保定市阜平县召开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大会,在邢台市内丘县举办2024健康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加强太行山区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物 旅游、非遗 旅游。组织开展河北省“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扎实做好大涿鹿区域考古挖掘、研究阐释、活化利用等工作,围绕g109新线高速打造旅游发展应用新场景。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林体验、休闲度假、山地运动、红色研学等旅游业态,持续推进融合发展。征集出版《巍巍太行天下脊》美术画册,组织开展国内外美术家“龙年太行行”、中华传统体育交流大会等主题活动。
(六)推进太行山旅游带项目建设。选取提升石雕、艺术玻璃、瓷器香业、中医药、温泉康养等太行山沿线重点特色产业能级。依托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深圳招商实战平台等机构,面向京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招商。紧盯国债增发、专精特新重点项目,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落地投产。指导协调地区财政、自然资源、林业、金融等部门,落实好国家、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为文旅企业送服务、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