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省领导多次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指示批示,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河北文化资源挖掘转化利用、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抓紧研究编制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支撑。
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系列要求,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组织撰写《规划》。为提高《规划》编写质量,聘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学院、河北省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文化产业专家团队参与《规划》起草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等专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征求了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信厅等21个省直单位意见,历经多次修改论证,编制完成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挑战
1.新蓝图引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建设文化强国摆在首位,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2.重大战略叠加带来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2022年冬奥会举办等为我省文化产业创新跨越发展提供了独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战略和工程的深入实施,对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整合资源要素、提升综合竞争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3.科学技术发展掀起新浪潮。大数据、5g、vr、ar、m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文化产业场景再造和技术变革,促发全新的内容形态、文化业态和产业生态重构,为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内容爆炸式增长提供了便捷、经济、多渠道的技术平台,为文化打破行业壁垒与其他行业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将有力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4.跨界融合与消费升级丰富新供给。顺应“文化 ”“互联网 ”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日趋深入,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作为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农业大省,我省在推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文化产品与服务新供给方面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产业思维和市场意识不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人才支撑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生态尚未形成;周边及全国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人才、资本等优质要素竞争激烈。“十四五”期间,我省既面临着加快补齐短板,又要奋起直追、跨越赶超,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三、主要内容
《规划》框架包括基础和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四部分。
(一)基础和形势
包括产业基础、机遇挑战两个部分。
(二)总体要求
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布局、产业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的,加快文化资源开发转化,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核心要求。
2.基本原则。提出要坚持正确导向,坚定文化自信;遵循发展规律,突出特色优势;坚持产业思维,强化市场导向;坚持融合创新,提高质量效益;坚持协同发展,加强开放合作。
3.发展目标。经与省统计局研究测算,从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市场主体更大更强、产业实力显著提升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翻一番,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进一步提高。
4.发展布局。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冬奥会举办、长城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构建“两翼五带多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1)两翼:即雄安高新文化产业高地和张承冰雪文化产业高地,形成拉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新两翼。(2)五带:环京津文化产业带、长城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太行山文化产业带、沿海文化产业带;(3)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特色文化街区。
5.产业发展重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瞄准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我省优势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重点带动、全面推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先推动文博文创、数字文化、影视演艺、出版印刷、工艺美术、文化制造等六大门类文化产业快速发展。(1)全面激活文博文创产业;(2)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3)繁荣发展影视演艺娱乐产业;(4)整合升级出版印刷产业;(5)全面振兴工艺美术产业;(6)创新发展文化制造产业。
(三)主要任务
依托文化资源大省优势,按照“开源、扩容、转型、提质、赋能、增效”的思路,大力推动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转化,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提升,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深化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13项主要任务,并设置了专栏,专栏的内容主要是对具体路径、措施和重点项目的细化补充。
13项主要任务:(1)全面盘活各类文化资源;(2)充分挖掘释放文博文创产业潜力;(3)着力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4)积极推动影视演艺娱乐产业优化布局;(5)加快推进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6)全力推动工艺美术产业振兴;(7)充分发挥文化制造产业支撑作用;(8)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9)推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10)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发展;(11)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化发展;(12)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13)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四)政策措施
提出加大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加大用地保障、推进文化消费升级、构建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组织领导等七项政策措施。
四、出台意义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指导我省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