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河北邢台全域旅游绽放 -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2018-08-21 16:00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花海恣肆,村落悠长,奇山秀水,湖光妩媚。旖旎风光仿佛一颗耀眼明珠,把“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装点得绚丽多彩。

      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加快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实现从景区建设管理向全域打造提升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品质旅游转变。全域旅游发展提质增速,生态与旅游协同发展、旅游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邢台旅游业面貌焕然一新。

      旅发大会搭台 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邢台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定于8月28日至30日在临城县、沙河市举办,主会场设在临城县岐山水镇栖心湾。“临城依靠丰富的景区资源,加快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形成了四大特色乡村旅游片区,实现了‘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观洞’,四季旅游不断档。”临城县县长焦朝君说。

      借助第二届市旅发大会的召开,邢台总投资约94亿元,重点打造临城山水休闲度假旅游、沙河生态田园特色旅游两个全域旅游示范片区,推出21个旅游新项目,为构建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推动邢台旅游跨越发展奠定新基础、构建新格局。

      邢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邢台旅游业发展由弱小到壮大、由粗放到精细,不断完善提升,全域旅游在各个环节发挥引擎作用,推动邢台旅游不断提档增速,旅游业正加快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发挥生态优势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在邢台县西黄村镇、龙泉寺乡田间地头,成方连片种植的玫瑰花香气袭人。从春到冬,牡丹、海棠、玫瑰、芍药、菊花、梅花连上了趟儿。“在花香环绕的村庄里生活,在种满花卉的地里干活。闻花香,赏美景,不光心情舒畅,收入也比原来高出不少。”正在管理夏菊的北和庄村农民赵风芹,提起特色种植给自己带来的实惠,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沙河市,一片又一片闲置多年的荒岗山坡,逐渐被蔬果花草覆盖。据统计,目前沙河市共有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利多生态农业公园、栾卸现代农业园区等千亩以上规模现代农业园区54个,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2017年,沙河市仅农业园区就接待游客30万多人,收入9000万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负青山才能得到金山。到2020年,邢台市将高标准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45处,总面积52.5万亩。邢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戴书军说,力争到2020年,建设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太行山休闲度假基地、邢襄文化休闲名城,把邢台打造成高层次、全要素、现代化的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共建共享 让群众受益

      周末,石家庄市民王喜禄带着家人到临城县崆山白云洞游览。返程途中,黑城乡胶泥沟村的大棚生态餐厅吸引了他。

      大棚里干净整洁,景观水渠里,鱼儿自在地游来游去。“这里的农家乐有特色、环境好,在微信平台上就能点餐。”说话间,王喜禄点了几个临城地方特色菜。

      “饭菜香、环境好,农家乐的生意自然好。”农家乐经营者麻晓奇说。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胶泥沟村的村民们通过发展农家乐、大棚采摘游等,村里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相关产业,年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2016年就实现了脱贫。

      在大棚生态餐厅打工的服务员张会芳是彭家泉村村民。三年前,她通过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找到了工作,“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每月能挣2000多元,农忙时还能帮着家里干点农活。现在全家一年收入有5万多元,是原来的两倍多。”

      近几年来,临城累计带动4万多农民吃上了休闲农业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截至2017年底,全县仅剩贫困人口4156人,累计脱贫6.82万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2.85%。

      邢台市旅发大会持续举办,不仅有力推动了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也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实现了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