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树青(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 -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2012-12-21 00:00 

 

 

东张务音乐会的音乐属义和团音乐,因为又称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李树青,男, 1946年生,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东张务村人。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第五代传承人,现任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会长。

他于1963年拜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第二代传人刘云培为师,学习乐器演奏至今。主工钹、铙演奏,代表曲目有《柳含烟》、《挂金锁》、《滴流子》、《望江南》、《金字经》、《唐头令》、《近古令》、《斗鹤鹑》、《往生咒》、《解结咒》、《喊东山》、《浪淘沙》等。

2000年接待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采风调研。2000年协助中央电视台军事百科栏目拍摄节目。2006年参加北京智化寺首届音乐节演出。2006年参加永清白塔寺迎请佛祖舍利活动。200711月,参加唐山市卧龙山龙腾寺法会活动。

故事要追溯到1900年前后,河北大地兴起了反侵略、反洋教、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运动,僧人崔道成奉义和团总团头曹福田、张德成之命,在东张务村设坛口成立了义和团。

作为义和团法师的崔道成精通佛教音乐,组建用于为义和团战斗烘托气氛、鼓舞士气的军乐队。义和团成员王第是科举落榜的秀才,饱读诗书,精通音律,他和崔道成大胆采用了佛教梵呗音乐为义和团谱写了《巧跳神》、《倒提金灯》等曲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义和团音乐。

李树青老人的祖父就是义和团的成员,在李树青老人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他讲义和团的故事。1965年,李树青接触了一些当年健在的义和团老人,深受感动,为了使义和团音乐薪火相传,他决定加入义和团音乐会。

李树青老人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没有乐器、没有服装,种种困难摆在他面前。当时李树青老人的工资每个月只有100元多一点,这些钱远远不够花销,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于当地的一些企业家。由于把大部分钱和精力花费在义和团音乐会上,李树青老人的家境一直不是很好。

李树青老人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有100多人参加义和团音乐会,可没多久就剩下十几个人了。这些音乐不同于其他的乐谱,全靠“口递”的形式传授,而且还是很难记忆的“工尺”符号记谱,很多人学着学着就中途退出了。李树青老人一直坚持了下来,至今已有30多年。为了收集资料,李树青老人买了许多书籍,还经常通宵写作。

20世纪90年代,老一辈音乐会会员相继去世,经过村委会、老会员等人的不懈努力,1993年重立音乐会大旗,吸收热爱音乐的青年参加,使音乐会得以继续。1990年,令李树青老人感到欣慰的是,义和团音乐会终于被国家认可,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袁静芳教授称之为“沉积在民间的活化石”。

目前,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会员有10多人,各种乐器齐全,可熟练演奏的曲子有30多首,曾到唐山、北京、郑州等地演出,获得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现在,李树青老人一边行医,一边寻找喜爱这方面音乐的人来参加音乐会。但由于种种因素,这些音乐瑰宝传承下来非常困难。加之经费紧张,李树青老人常感力不从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