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书社 -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2012-12-21 00:00 

 

 

张书社,男,1954年生,正定县东杨庄人,精通常山战鼓技艺和套路,注重表演技巧、队形转换及艺术性,已任常山战鼓领队和艺术总监多年,从事常山战鼓表演教学40余年。

历史名城正定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鲜虞国在此定都。汉代时,曾在此设立常山郡。因此,正定又称常山。“常山战鼓”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战鼓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具雏形了。其中以东杨庄村的战鼓表演形式保存得最为完整。其特点是鼓点密、节奏快、振奋人心,套路多、曲牌多,而且有军事特色。千百年来,东杨庄村的人们不靠任何乐谱,全凭言传身授将战鼓的表演传承下来。

张书社出生在一个战鼓世家,爷爷有一手好鼓艺,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他看爷爷敲鼓,指点各种鼓法。耳濡目染,张书社很小就对常山战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开始学习鼓艺。他刚学战鼓时便十分痴迷,干家务时边干边用手敲,腾不出手时在心里敲,甚至做梦也用手在胸口上敲。早年去给人敲鼓,都是步行十多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那时不计报酬,只要人家需要就去,不图别的,图的就是敲鼓时的那种感觉,就是让大家都能跟着他的鼓声一起乐乐。成年后,张书社经过不断学习、实践,掌握了不同的鼓法。同时,汲取了众多鼓法、槌法的长处,并加以演变、创新,编成了一套系统的“常山战鼓”鼓法。“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鼓被砸了,铜钉拿去卖了。靠着一股韧劲,张书社和乡亲们一直坚持了下来。“只要有木头、有牛皮,鼓砸了可以再做。敲鼓没有别的,就是个爱好,图的就是抖擞精神。”

1989年至2008年期间,他曾先后带队参加了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兰州丝绸之路开幕式、齐齐哈尔观鹤节开幕式、圆明园百面大鼓庆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接力等活动。曾荣获河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特别奖、中华鼓舞大赛银奖、河北省第七届燕赵群星奖一等奖、省会鼓王争霸大赛“金鼓王”,多次被《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并先后在北京军区装备部、石家庄工程机械军事学院、38军坦克园、工兵团,定州武警部队、唐县武警部队、鹿泉武警部队任教,在2007年百事可乐北京迎奥运启运仪式中亲自传授香港演员古天乐学习常山战鼓。于2009118日在国家领导人检查指导河北科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通过以往战鼓表演的经验,张书社看到了各项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是该给常山战鼓注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了。”他深有感触地说道。2009年夏,张书社利用孩子们暑假时间,从1000多名本村小学生当中挑选了30多名,教授他们敲鼓技艺,其中大的有12岁,最小的年仅8岁。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外面教学生呢?还可以挣很多钱啊。”他说:“我教学生不是为了挣钱,为的就是把常山战鼓这项艺术传承下去。”那次教学非常辛苦,孩子们不如大人们的理解能力强,很多东西三五遍都理解不了,有的段落甚至数十遍才能入门。在暑天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他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耐心教导,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把常山战鼓的基本段落教完。为此,他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嘴上也长出了水泡。别人问他你这样做值吗?他只说了一个字:值!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字,道出了他传承常山战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网站地图